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深度剖析3D打印的战略价值及所带来的大国竞争出发点与策略

发布时间: 2019-4-22 8:59:34       浏览:

     2017年3D打印科学谷发布的金属3D打印品牌矩阵图

    摘要:3D科学谷曾经在2017年TCT展会的论坛上发布过一张全球主要金属3D打印设备品牌矩阵图,当时从图上可以看出国内超过90%的3D打印企业在SLM、SLS设备领域扎堆,国内3D打印虽然一片繁荣,但明显可以看出外来技术主导整个市场,整个局面对国内自主技术的发展不利。然而,当时3D打印科学谷以及更多的媒体也看到,像武汉天昱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发的“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全球领先,让人对国内自主技术抱有很大的期待,媒体和行业专家们也纷纷预测,不久的将来我国自主3D打印技术将完成逆袭,主导市场发展。两年过去,3D打印科学谷再次发布全球金属3D打印品牌矩阵图,这次技术类别有所增加,也正如预测的那样,国内自主技术逐渐引领整个市场的发展,武汉天昱、西安铂力特等企业完成了新技术的研发。

一、中国3D打印市场的开放,是其发展的基础

    任何一个新兴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全球大融合”的环境,从引进、交流到完成自主研发的蜕变。或许不少人认为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是实施技术封锁的,到目前为止这看起来是事实,因为海外厂商也仍在贯彻其技术的“非开源”策略,然而,业内人士都知道,除了日资企业,其实中国所购买的欧洲先进设备比欧洲本土一点都不差,甚至超过他们的配置,没有哪家设备厂商对中国进行封锁。所以,过去几年,中国与全球3D打印市场的融合,是其高速发展的关键,也是完成自主研发主导市场的关键。

    比如,3D打印最大的潜力是用于制造复杂的产品,3D打印助力西门子三款燃气轮机实现超过63%的联合循环效率。3D打印用于制造燃烧系统零部件,零部件是经过设计优化的,3D打印实现了更复杂的产品几何形状,使燃气轮机中的燃料和空气预混合得到改进,从而实现最大的发电效率。要知道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西门子花了十年时间才将联合循环电厂的发电效率从58%提升到60%,3D打印燃烧系统零部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从这个应用中可以看出,3D打印对产品的重塑,最直接的就是产品性能的提升,从而带来了附加价值的创造。
    如果我们错失3D打印应用发展的窗口期,抵制外来技术,那么无疑,将来有一天,我们所面对的局面将十分尴尬,那就是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向西方先进的工业产品低头,花很高的代价去进口应用领域的发动机,燃气轮机,各种各样的高附加值核心产品,那时候贸易战争已经没有必要性了。
二、大国之间的那些竞争,或在合作中悄然展开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仅仅依靠自发性的创新是不够的。许多国家,包括美国,都在推动创新,通过整体的政府引导方式实施。在3D打印领域,最引起各国政府重视的就是美国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America Makes的作用。而America Makes正是在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所成立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是否能够阻止制造业回归?
    介于3D打印的特性,我认为阻止制造业回归西方国家,这是徒劳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分布式生产(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DM)是大势所趋,分布式生产是基于本地的小规模快速设计与生产。源自于工程能力,尽可能以接近量产化的成本生产出少量零件,而不是大批量、集中化的生产模式。
而在创意消费类产品领域,以创意设计平台与分布式制造的方式,将会形成一种全新的D2U(Designer to User)的商业模式。即线上的设计师直接与用户对接,从而省去大量的中间环节。
    而3D打印产品本身,如果与大数据平台相对接,会产生更大的价值。那么一旦形成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3D打印分布式制造模式,将会产生颠覆性力量。
    未来我们贸易的很多“商品”将不是商品实物而是CAD模型数据与算法,那么在这个发展趋势下,我认为阻拦制造业回归西方将是没有必要的。
    况且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虽然获取了发展的红利,然而也透支了非常多的资源,这样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不强,我们真的有必要那么留恋给我们带来些许好处与坏处的模式么?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从模仿西方国家的产品设计也走到了一个走向高层次的民族创新和正向设计的路口。
    所以说是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遇降临了,只是我们还未曾熟悉,这或许是恐惧的来源,但也是希望的新起点。
    (1)当前痛点
    首先是恶性的价格竞争,虽然说中国的土壤擅长并精于价格竞争,通常我们会把不钻营价格战的国际企业认为是不接地气。然而在3D打印目前的发展阶段,应用市场还没有起来,市场蛋糕就一小块,价格战已经血流成河了,在我看来,竞争的确是好事情,但这样的家门口内扭成一团的厮杀似乎有些过分了。
   3D打印科学谷曾经采访过Materialise的创始人兼CEO Fried Vancraen先生, 关于竞争与合作,Fried给出了很好的建议。3D打印应用还没有获得产业化发展就在中国陷入了恶性的价格竞争,Fried希望能够关注更好的质量,更合理的价格,而不是恶性的价格竞争,过于恶性的价格竞争也将迫使很多有创新的产品不敢落地中国,而这与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是不符的,中国需要高质量的产品,企业要有足够的利润来投资研发,中国还需要引导企业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
    自己家国门内发生的事情,大洋彼岸的人都看不下去了,都要忍不住呼吁要目光长远些,这样的价格厮杀或许真的该理性一些?
    为什么说价格厮杀过早的发生是有害的?3D打印需要适合其生存的土壤,这一点我们的生态环境还很不健全,也就是说土壤还不健全,“种子们”就开始相互打起来了。在这里我再次拿Fried先生的切身感受来阐明观点。3D打印技术要实现与应用端的深度结合,需要从设计到生产、销售、商业模式、供应链等多个层面的创新。就拿一副小小的眼镜来说,要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定制化生产,眼镜店还需要配备恰当的扫描仪,还要有人懂得如何操作使用,如何建模,如何帮助消费者形成订单,并且整个供应链还需要做出调整。传统供应链包括既有的分销体系,订单管理,销售链路跟踪,定价体系,佣金体系,人的理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对3D打印技术进入到产业化领域带来层层阻力。
    新的模式的到来,我们要移动的是一座座大山,局限3D打印发展的岂止是人才,教育与思维?产业链利益的分配也很重要,这其中有多少座大山要移动我们还不清楚,却因为一个小山坡争起来了。
举另外一个例子可能更加直观,这种情况下的价格厮杀犹如两个人看到了天上的大雁飞过,为了如何烹制大雁而争论不休,最终大雁飞走了,他们错过了机会。
    生态圈还没有健全,市场需求还刚刚萌芽,短兵相接的拼杀让企业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精力与资金,这无疑过犹不及。
    其次是缺乏发展眼光与思路,我曾经走访过一些具备规模的3D打印企业,让我感到难过的是这些企业发展了10多年,在管理和设备方面仍然用excel表格在进行管理。
    (2)自动化的3D打印流程管理
    3D打印要走向产业化,两种自动化必不可少,一种自动化是比较容易看到的硬件层面的自动化,包括自动的粉末处理,自动的机器手衔接零件件的运送及后处理工作等等。另外一种自动化是工艺与流程层面的自动化,包括自动优化加工参数,自动报价,自动分配打印任务,自动发现加工中的缺陷并纠正等等。这一系列的自动化是以数据线程以及大数据为基础和核心的,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人工智能的应用。
    而中国如果不重视动态数据的积累,那么我们将在数字化制造竞争中处于难以逆转的失利局面。
    有一天,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心目中竞争的战场错位了,我们在别人丝毫不在意的地方奋战,发展大国重器,阻拦制造回归。而真正的战场已经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当然,我希望这一切都不要发生。
    拿流程管理MES软件来说,当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可能觉得每年节约20万左右的MES软件费用很聪明,岂不知这并非是节约,首先软件可以为你节约大量的人工(这样简单的数学加减法在这里我们就不去计算了);其次,软件带来的流程可视化与快速响应,极大的提高企业与其客户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错误与有头无尾的项目发生,满意度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点软件可以做到;最后,excel表格存下来的“死”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动态的软件积累下来的“活”的数据是真正的宝藏,也是企业最值钱的部分。国内有些企业经常经营了10年20年,卖给别人都难以找到买家,说到底是因为缺乏核心价值。
    如果仅仅追求上市,那么上市将变得更加遥远,在企业经营的时候有必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些,积淀企业的核心价值。
    其实很多企业无法认知到对于3D打印来说,最大的财富是数据。当然我理解这些企业有着各种发展困境,手工来进行订单和流程管理或许出于无奈。但是想一下,这些企业真的就差每年几十万的软件费吗?还是我们这个民族已经从盗版时代所获得的小确幸深深的中了思维意识上的毒,难以认知到付费的知识产权带来的价值最终还是会落在自己身上。
    像生理反应一般的逃避使用正版软件,这样的毒将让整个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发展中付出惨痛代价。
    我们的国家要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有竞争力,除了销售额和研发比例,或许可以增加一个维度,那就是软件的引入和运用程度,看每年一家企业在软件上的花费占比多少?
    甚至是为了追求低成本的投入,对进口设备进行各种山寨,然而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工厂一直用自己“攒”的设备来进行生产,而你的设备又没有在市场上销售,那么长久以来,这些加工数据也因为与其他设备的格格不入而变得价值寥寥,这是不是值得。
    最后,当前的痛点还包括对价值创造的薄弱,当前3D打印行业的从业者普遍缺乏对先进设计和仿真工具的驾驭能力,这使得我们只能做做原型的3D打印工作,而难以发挥3D打印真正的潜力:附加值创造。
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1886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025号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