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京津冀开发创新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绿色工业创新发展合作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绿色发展,创新合作”为主题,吸引3D打印行业众多专家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在会上分析和展望3D打印行业巨大的前景,并重点介绍“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3D打印)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集中地,尤以德国、美国技术最为成熟,市场规模相对较大,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商用模式。2016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73亿,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0%,全国3D打印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420家,呈现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武汉、西安等重点区域分布,初步形成“集中示范,以点带面”的中国式发展模式。
张海鸥教授在会上介绍,常规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存在难以抑制变形和破裂等问题,且成本高、效率低,尤其在高端工业要求性能及可靠性达到锻件标准时,其劣势就更加显而易见,这也是3D打印发展缓慢的原因。“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技术”针对该全球性问题,融合3D打印、半固态快锻、柔性机器人3项重大技术,将“增材-等材-减材”制造紧密结合,实现“边铸边锻”,得到均匀、致密的锻件,是绿色短流程制造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也曾提出铸锻复合技术,然而,其技术是先3D打印一层,紧接着才进行锻压,制件性能质量并不均匀。而智能微铸锻技术是边铸边锻,保证了所有部位锻压条件一致,更均匀致密,制件性能更好。
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技术优势可以归结为:具有高性能可靠性,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熔积效率为10kg/h以上,热源及丝材为激光和粉材的1/5~1/10,能量及材料利用率高。此外,该技术可创制超细等轴晶组织,显著提高组织性能均匀一致性,保证疲劳寿命稳定超过传统锻件水平;同时,其用一台紧凑设备完成多工序多火成材过程,为大型高端锻件制造提供短流程绿色智能装备,引领高能耗重污染重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3D打印技术在大会上获得了很大关注。有专家表示,3D打印具有绿色短流程制造特性,替代传统工艺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