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 年代以来,RP 技术发展迅速。2000年前后,我国的快速成型应用开始进入推广普及阶段,并日趋成熟,到2006年前后到达一个高峰期,此后逐步进入一个平台发展期。
我国快速成型产业现阶段的特征
(1)对RP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存 在误区。快速成型技术由于其迥异于传统加工的独特工艺及其优越性,在初期始引入阶段对其的认识始终带有一层神秘色彩,因此我国工业界对快速成型技术的认识其实还很概念化,并不十分成熟;与国外情况相比,大部分应用模式还仅停留在手板的概念上,对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仍不是非常深刻。这种认识误区在初期虽然对技术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对快速成型的产业深化发展及持续使用产生了消极影响。
(2)RP技术的普及使用南北差异大: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性,工业产业是由南方沿海向内陆北 方逐步扩展蔓延的,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也相应地会随同这种趋势进行梯度扩散。目前,快速成型技术在南方沿海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工艺手段,甚至出现了过度竞争的情况,但更为广袤的内陆企业对RP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却是才刚刚起步,整个产业呈南重北轻的态势。由于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大部分都分布于内陆北方,这种布局的失衡也导致了RP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业的应用和推广仍处于比较初级的局面。
(3)RP技术的应用需求未得到充分的发掘: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 发展,各种国际前沿的制造软件和设备陆续引入,我们的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多年来传统体制上的惯性和制约,设计和工艺、研发和制造二者之间的脱节现象仍然比较明显,设计和生产部门固守和维持原有的工作思维和工作习惯, 各行其事, 难以真正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这种意识和体系上的脱节使得RP技术作为CAD/CAM 之间的有机桥梁的核心意义被严重忽视,利用RP技术来进行问题解决的意识和意愿都非常低下, 大量可能的应用需求未被充分激发。
(4)RP技术的投入产出效果不明显, 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相比传统加工方法, 虽然在制作周期、柔性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但快速成型设备及制作成本还相对较高。从国内目前快速成型设备的采购用户来看, 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 高校、政府主导的各地促进中心、南方沿海大型OEM/ODM企业以及民营性质的手板服务中心等。 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其体制上的限制导致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意愿不强,设备使用效率较低;而高校及促进中心, 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运行机制、 管理体系以及成熟的配套技术,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无法深入地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导致RP技术的应用比较形式化,客户使用体验差,技术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RP技术的投入产出比不高,很大程度上跟我国现阶段的运用水平较低有非常大的关系,快速成型技术巨大的隐性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正确、充分的认识和评估。
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完善的高新技术,它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RP技术应用的基础是 快速原型, 它使直接从概念设计迅速转为产品设计的生产模式成为可能。现阶段我国对快速成型技术的认识 和应用水平仍然较低, 在航空航天行业则处于起步阶段, 应用程度仍比较浅,也正是如此,我们能想象的需求空间也非常巨大。 在推动快速成型技术的普及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做好2方面的工作。
(1)对快速成型技术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任何一种技术工 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能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理性认识快速成型技术的本质,回归其于常态,才能保证RP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准确应用。
(2)同时,我们要对快速成型技术在研发和生产之间的巨大缝合作用予以充分的认识。在系统性的设 计制造一体化方面, 我们在理念、思维和体系设计等各方面还有很大程度的滞后,必须打破那种条块分割的固有体系, 建立正确的设计和工艺之间的有序化。解决了这2点,快速成型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在国民经济的主战 场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体现,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的技术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