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天昱智造首席科学家张海鸥代表团队登上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颁奖台,并作为2019年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发言。据了解,此次颁奖典礼共三位获奖代表在颁奖礼现场发言,分别是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刘经南院士、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闫大鹏教授、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张海鸥教授。
附张海鸥教授获奖发言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科技界的同仁们:
大家好!
今天省委、省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2019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微铸锻科技成果为“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我感到十分荣幸,备受鼓舞。湖北省的科技工作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先进水平,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是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湖北发展战略的决策是分不开的。据此,我衷心地感谢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一以贯之的关怀、支持和鞭策!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智能微铸锻技术的各级领导和专家们,感谢一直以来陪伴成果完成单位的用户及合作伙伴,更要感谢我们团队的每位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智能微铸锻技术的快速成长和完善。
高强韧、高可靠锻件的高品质短流程绿色制造技术是各强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一百多年来,世界制造业一直采用铸-锻-热-削多工序分步、长流程、大型锻机、重污染模式制造锻件,大型复杂件受限于锻机可锻面积,无法整体锻造,只能分块锻后拼焊,可靠性降低。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有铸无锻,疲劳性能不及传统锻件。
我们团队针对此“卡脖子”难题,在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从顶层制造理论变革出发,颠覆自古先铸后锻认知,攻克大型复杂高端零件无法短流程高品质制造的瓶颈,首创微铸锻同步超短流程制造方法与理论、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世界唯一无须锻机或增材成形后模锻的锻件制造;突破了“铸锻同步、控形控性、缺陷监测、自主修复”等难题,创建了世界首台制造最大锻件(16m2)的装备,实现单台设备制造锻件的重大原始创新技术及产业化。该成果已获发明专利25项(美国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已转让央企并规模化生产,在中航、兵器、中核、中船等单位应用于“杀手锏”尖端装备试制,经济社会效益巨大,可望引领世界短流程绿色制造技术革命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湖高新区时指出,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关键技术要靠自己。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又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绝非朝夕之事。自主创新要有巨大的勇气,也需“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今天的奖励是对我们取得成果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我们今后继续拼搏、不断突破的鼓励。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创新驱动,勇攀科技高峰,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愿意也有信心将该成果为湖北发展作出贡献,我们愿意也有信心为湖北建成智能制造强省作出重要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级领导及全省人民对智能微铸锻技术长久以来的关怀和支持。
谢谢各位!